自信,自信,自信,技工院校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自信
来源:原创 人气:5078 时间:2018-07-16
——7·15世界青年技能日感言
文/杨生文
笑脸,笑脸,笑脸,还是笑脸!
今天,就在今天,“7·15”世界青年技能日,一个个笑脸写满了自信!
今天,自信——成为了“7·15”世界青年技能日的关键词。
可以说,技工院校从成立以来,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自信!
这种自信写在技工院校学生的脸上。他们不再只是拿着螺丝刀拧个螺丝,他们操控着数控车床,调控着机器人,操控着无人机,出现飞驰的高铁上,出现在卫星发射基地的组装车间里,出现在港珠澳大桥的施工工地上,出现在“一带一路”国家中国工程的施工现场,出现在919飞机的组装现场,出现在祖国大江南北的重点工程上,出现在互联网的风口上,出现在神州大地的创业大军中,出现在南来北往航空服务的微笑里,出现在乡村振兴的田野里,出现在“中国制造2025”的蓝图中。
这种自信写在技工院校教师的脸上。他们没有想到,他们的学生竟然在国家顶尖的世界技能大赛上,与美国、德国、日本世界制造强国、技能大国一决高下,让五星红旗一次次在世界技能大赛的舞台上升起,“中国”,“中国”,又是“中国”,直到他们的嗓子在兴奋中喊哑。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上,中国以15金、7银和8铜高居奖牌榜榜首,韩国以8金、8银和8铜列奖牌榜第二,瑞士 以11金、6银、3铜列奖牌榜第三。还有一组数据让他们更加自信: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中,技工院校的选手占60%;获得铜牌以上的选手中,技工院校师生占68%;世赛专家中,技工院校教师占50%;世赛基地中,技工院校占68%。
这种自信写在技工院校校长的脸上。从福建马尾船厂开始,中国的教育培训史上便出现了一群特殊的人群。他们紧紧把握“校企合作”这个接地气的秘密武器,培养着一批批服务于中国工业化、现代化的技能人才。100多年来,他们凭着一股情怀,将技工教育不断创新,不断推向前进。截至2017年底,全国共有技工院校2490所,在校生338.2万人,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7%以上。技校学生在毕业前一两年甚至入学时就被企业早早预定,有的学校毕业季甚至出现了用人单位争抢技校毕业生的情况,出现了8个岗位等着一名技校毕业生的新闻。我们耳熟能详的那些大国工匠:雕刻火药的航天人徐立平、火箭焊接大师高凤林、数控革新专家鲁宏勋、工人发明家李斌等,都是技工院校的毕业生。2016年表彰的30名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有20人来自技工院校。这些校长们有理由自信,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军团在阿布扎比大获全胜,除了体现中国技能水平外,也说明中国技工院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办学实践,与世界技能人才的培养理念、培养特色和培养实践高度契合。这些校长们有理由自信,技工教育是中国职业教育的一支奇兵,是中国制造2025的一支先行军、生力军!正是这样一批又一批有情怀的技工院校校长们,让技工院校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也让他们在一个又一个奇迹中更加自信。
这种自信写在家长的脸上。他们的孩子,可能一直与学习第一名无缘,与所谓的金榜题名无缘,甚至不时被贴上“调皮捣蛋”的标签。几年前他们的孩子带着迷茫,带着一床被子、几件衣服,从山村走出来,从小城镇走出来,进入了技工院校。没有花一分钱的学费,但是转眼之间,他们学会了数控机床,学会了机器人操控,学会了汽修……更让家长们惊讶的是,孩子回来自己叠起了自己的被子,自己洗衣服,甚至帮助家里做饭打扫卫生。仿佛一夜之间,孩子们长大了……家长们不知道,技校是如何改变这些曾经让他们头疼的孩子的。最让家长们惊讶的是,这些孩子们中,很多成为了“全国技术能手”“航天技术能手”“中国大能手”“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甚至出国比赛,成为了世界技能冠军……当喜讯从现代化大工厂传来,奖状从国家重点工程工地寄来,金牌从世界技能大赛赛场拿回来,从来,从来,从来都是让他们操心的孩子,此时此刻,让家长们也找到了自信。
这种自信还体现在技工教育与国家命运时刻相连的主动担当和主动服务中。无论是沧桑岁月、民族解放,还是改革开放、中国崛起,都有他们的身影。2017年全国技工院校开展社会培训456.4万人次,是在校生人数的1.3倍。技工教育成为了与制造业和服务业联系最密切、与就业创业更是无缝对接的一种教育类型,成为了培养产业工人、技术工人的主阵地,是培养大国工匠的摇篮。他们服务就业,服务创业,服务产业,在下岗工人培训、农民工培训、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中大展身手,在山村、在海岛、在一个又一个扶贫攻坚的第一线,在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的伟大征程中,服务着国家战略,服务着人民利益!
笑脸,笑脸,笑脸,还是笑脸!可以说,技工院校,从来,从来,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自信!
回顾是为了更好地前行!技工教育的经验应该很好总结,很好推广,技工教育也应该有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
(作者为《职业》杂志社副社长)
热点推荐